2017年10月15日 星期日

阿塱壹古道-台灣灰毛豆、寶島玉葉金花

阿塱壹古道鵝卵石海灘

秋日午後行駛東海岸,沿途一望無際的太平洋蔚藍海洋,湛藍的海水開展單純廣袤視野,給人一種純粹又放鬆的氛圍,我們從台九線駛進台26線,不久即到達南田,車子穿行瓦塔溪床,車輪壓在大小不一的石頭上,像騎馬般搖搖晃晃著身體,車內的物品也匡噹匡噹響著,從台東越過屏東的界線,好像坐著大轎的感覺甚為奇妙。
礫石有各種紋路和線條


走進嚮往已久的阿塱壹古道鵝卵石海邊,大海吶喊著沙沙習習的浪花衝擊著灘頭,發出喀啦喀啦的巨大聲響,勇猛的浪濤翻滾,力道之大甚至拋起石子,海浪日夜不息的推磨侵蝕,成就粒粒圓滾的石頭,石灘就像經過篩選,礫石自動分級大小,形成大中小的卵灘石階,走近浪邊的我,發現浸濕的石頭特別好看,有粉紅色的玫瑰石,有著褐色、灰色、灰綠色的硬質砂岩表面的南田石,崁入簡約的石英線條,邊走邊賞玩腳下的礫石,不知不覺間,一座海岸山岩擋住去路。
海岸山岩
充滿生命力的海岸野花

台灣灰毛豆

觀音鼻眺望海岸線
沿著海灘盡頭階梯往上攀登,台灣灰毛豆在棧道邊綻開粉紫色笑靨,寶島玉葉金花盛放太陽般的花瓣,微風中,穿梭充滿野性的海岸灌木叢,海岸擬佛蕨在腳邊搖頭晃腦,月桃的大葉片展放不凡的生命力。
寶島玉葉金花


太平洋海岸山脈
站在觀音鼻制高點,放眼渾然天成的海岸山脈,太平洋包圍的重重山坡,呈現原始美麗的海岸線,也是難得不見消波塊的境地,天色漸暗趕緊下山,留待下回再來拜訪這處神聖之地。

回程再度過溪,車燈前,赫然發現石頭灘有生物棲息,三隻夜鷹陸續從燈光前倏地飛離,再度讓我感受野地裡的生命脈動。

2017年10月13日 星期五

發現霧鹿部落-台灣寶鐸花、波葉山螞蝗

南橫公路溪谷

陽光炙烈的中秋前夕,首次由台東海端鄉進入南橫公路,由於造山運動形成中央山脈高聳交錯的巍然山勢,氣勢磅礡的峽谷間,溪流蜿蜒穿行交匯,形成寬廣的礫石溪床,沿著新武呂溪旁公路行駛,山岩彷彿斧頭劈開的鑿痕。
南橫公路往池上橋樑
公路穿行山巖

陡峭山坡上,台灣欒樹結滿果實,醉人的棗紅色樹冠從山肩散佈至山麓,點綴青翠蓊鬱的山色,穿過方拱型的滴水明隧道,隧道口果然不斷落下水滴,沿途見到垂下莖葉並開著黃花的金絲桃,波葉山螞蝗在山麓綻放粉紫色的蝶形花,有的花序漸次結成豆莢,在舒適的秋風間搖晃旖旎麗身影,台灣寶鐸花莖梢也結了綠色轉為青藍色的果子,經過初來、新武、下馬以及霧鹿的路標。
台灣寶鐸花
波葉山螞蝗
遠眺霧鹿峽谷
我們隨性駛進霧鹿部落探訪,路旁ㄧ尊手拿武器、肩上扛著山豬的勇士石像,還有隻石獵犬相伴,象徵擅於打獵的布農族聚落,原住民小巧的房舍,沿著柏油路兩旁錯落分佈,住屋緊鄰耕地,種植著青椒和番茄,日正當中,人們在屋蓬下,忙著將蔬菜整理裝箱。
霧鹿部落種植蔬菜的河階地




往霧鹿砲台的小路,沿路有學校、祭祀場、教堂,看出居民單純日常的生活圈,山谷間有一大片河階台地,種植都市人喜愛的高麗菜,砲台高地上有兩門俄製大砲,為日治時期留下的歷史見證。